交叉作业安全管理超高层建筑施工
来源:   发布时间:2019-06-04 09:44   次浏览
       近年来,随着城市土地资源的日益紧张,重庆建筑加固建筑物高度在不断增高,

       近年来,随着城市土地资源的日益紧张,重庆建筑加固建筑物高度在不断增高,势必出现越来越多的超高层建筑。目前此类超高层建筑大多采用钢-混凝土组合的劲性结构,整体体系多为框架-核心筒结构。随着建筑物高度的不断增高,施工过程中的高空坠物出现几率增大,并且其覆盖范围及造成的杀伤力也将大大增加;同时超高层建筑包含专业内容多,交叉作业多。湛山宾馆改造(万邦中心)工程主楼采用钢-混凝土组合的劲性结构,整体体系为框架-核心筒结构。地上54层,地下4层,高度232.4m。笔者结合该工程施工过程中交叉作业安全管理的实际情况,浅谈此类工程交叉作业安全管理的几点注意事项。

 
     一1.外框钢结构与土建交叉作业的安全管理
     对于主楼外框部分,结构由劲性钢柱、钢梁、压型钢板组合楼板结构组成,外框钢梁与核心筒通过在墙体上预先埋置的埋件连接。整个外框施工过程中,钢结构始终先于土建结构施工,以便于流水作业,故垂直方向交叉作业始终贯穿于整个外框主体结构施工过程中。
     钢结构按照安装顺序分区域流水施工,施工过程中整个外框分两层满铺大眼网,以确保施工过程中人员作业安全以及避免坠物掉落伤人。钢结构最上层钢梁固定完毕后,根据钢结构流水施工顺序,避开垂直方向交叉作业的同时,我们先将压型钢板在最上层钢梁上按照排版图铺设临时固定,将整个外框钢结构与土建施工在垂直方向完全隔离,避免了垂直方向交叉作业带来的危险。同时,我们在下层的压型钢板组合楼板施工以及劲性柱施工流水展开,不受上层外框钢结构施工影响,在确保垂直方向交叉作业安全的同时,有效保证了施工进度。
      2. 钢结构与土建交叉作业的安全管理
     核心筒钢结构与土建交叉作业的安全管理
     对于主楼核心筒部分,整个核心筒施工过程中,钢结构始终先于土建结构施工,以便于流水作业,故垂直方向交叉作业始终贯穿于整个核心筒主体结构施工过程中。综合考虑流水作业以及垂直方向施工过程中钢结构与土建的交叉作业,我们将钢结构先于土建结构施工的高度确定为3层。钢结构每节柱高度为10m(2.5层层高),首层钢结构先行施工一节柱,校正、固定、焊接、焊缝探伤等完成后,用临时梁及钢丝绳进行临时固定,然后土建结构进入施工,施工至两层高度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即钢柱此时高于土建结构高度0.5层层高时,钢结构进入施工,继续安装完第二节钢柱后,用临时梁及钢丝绳进行临时固定,此时钢结构高度高于土建结构3层,钢结构退出至外框施工,土建继续进入核心筒施工两层。如此循环直至核心筒封顶。
 施工过程中合理利用工艺间隙及流水施工,确定钢结构先于土建结构施工的高度为三层,避免了核心筒施工过程中垂直方向钢结构与土建的交叉作业,确保了核心筒施工的安全。
     
     二. 核心筒与外框交叉作业的安全管理
     从施工工艺及流水作业等多方面综合考虑,本工程主楼核心筒先于外框5层进行施工。核心筒1-5层采用落地脚手架操作平台进行施工,在5层核心筒墙体内预埋爬模爬架预埋件,待5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利用STT293塔机及M600D动臂塔机进行核心筒外侧周圈爬模爬架的安装,核心筒内侧依然采用传统支模工艺,六层开始使用爬模进行施工。核心筒外侧周圈爬架为各个机位单元组合而成,形成周圈闭合的封闭空间,上下共6层操作平台,均满铺木跳板,与核心筒交接处采用可翻动合页固定竹胶板,非爬升时均与核心筒墙体闭合,见图1;临边防护均采用钢丝网全封闭,见图2,有效防止施工过程中操作平台上材料、工具等坠落至外框,确保了核心筒与外框交叉作业过程中垂直方向的施工安全。 摘自《中国建筑安全网》

渝ICP备2020012108号-1    公安机关备案号:50010302503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