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建筑加固 做建筑加固,技术很重要,更重要的是这个
来源:   发布时间:2017-03-09 13:22   次浏览
重庆建筑加固 做建筑加固,技术很重要,更重要的是这个   建筑加固是新时期建筑发展的一

重庆建筑加固 做建筑加固,技术很重要,更重要的是这个
 
建筑加固是新时期建筑发展的一个重大课题,是大规模新建资源和既有资源综合在一起的产物,具有广阔的应用和发展前景。什么是建筑加固?顾名思义就是加强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及稳定性。
 
建筑加固设计资质标准
 
根据国家工程设计资质标准:
 
工程设计范围包括本行业建设工程项目的主体工程和配套工程(含厂/矿区内的自备电站、道路、专用铁路、通信、各种管网管线和配套的建筑物等全部配套工程)以及与主体工程、配套工程相关的工艺、土木、建筑、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消防、安全、卫生、节能、防雷、抗震、照明工程等。
 
建筑工程设计范围包括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范围内的建筑物构筑物设计、室外工程设计、民用建筑修建的地下工程设计及住宅小区、工厂厂前区、工厂生活区、小区规划设计及单体设计等,以及所包含的相关专业的设计内容(总平面布置、竖向设计、各类管网管线设计、景观设计、室内外环境设计及建筑装饰、道路、消防、智能、安保、通信、防雷、人防、供配电、照明、废水治理、空调设施、抗震加固等)。
 
1.甲级
 
承担本行业建设工程项目主体工程及其配套工程的设计业务,其规模不受限制。
 
2.乙级
 
承担本行业中、小型建设工程项目的主体工程及其配套工程的设计业务。
 
也就是说甲级的建筑工程设计资质肯定没有问题;至于乙级就得看工程的规模大小了。
 
(一)甲级
 
承担建筑工程设计项目的范围不受限制。
 
(二)乙级
 
1.民用建筑:承担工程等级为二级及以下的民用建筑设计项目。
 
2.工业建筑:跨度不超过30米、吊车吨位不超过30吨的单层厂房和仓库,跨度不超过12米、6层及发下的多层厂房和仓库。
 
3.构筑物:高度低于45米的烟囱,容量小于100立方米的水塔,容量小于2000立方米的水池,直径小于12米或边长小于9米的料仓。
 
建筑加固工程常用设备有哪些?
 
首先要看加固的项目是什么,然后才能决定用什么加固设备,常见的设备有刷子、桶、泵、车辆、搅拌机、吊车、脚手架、电钻、刀等。
 
目前,建筑加固梁柱每平米多少钱?
 
加固造价涉及到很多因素,要合理分析加固的部位,加固的形式,根据你的结构形式,设计构造柱和圈梁的布置,画出图纸再计算;其次,所用什么材料加固对工程造价也是有影响的。
 
若建筑工程合理使用年限到期,经加固后的寿命可为多久?
 
要确定加固后的使用寿命,先看两个规范
 
根据《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的规定,建筑的设计使用年限分为四类:
 
1.临时性建筑设计使用年限为5年;
 
2.易替换结构构件的建筑设计使用年限为25年;
 
3.普通建筑物和构筑物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4.纪念性建筑和特别重要的建筑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
 
根据《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13)规定:
 
混凝土结构的加固设计使用年限,应按下列原则确定:
 
1.结构加固后的使用年限,应由业主和设计单位共同商定;
 
2.一般情况下,宜按30年考虑;到期后,若重新进行的可靠性鉴定认为该结构工作正常,仍可继续延长其使用年限;
 
3.对使用胶粘方法或掺有聚合物加固的结构、构件,尚应定期检查其工作状态。检查的时间间隔可由设计单位确定,但第一次检查时间不应迟于10年。
 
由以上两项规定可以得出,一般建筑物在经过加固处理并验收合格后,试用期可以增加30年。
 
怎样规定建筑加固施工合同的质保期?
 
《建筑法》第六十条 建筑物在合理使用寿命内,必须确保地基基础工程和主体结构的质量。
 
建筑工程竣工时,屋顶、墙面不得留有渗漏、开裂等质量缺陷;对已发现的质量缺陷,建筑施工企业应当修复。
 
第六十一条 交付竣工验收的建筑工程,必须符合规定的建筑工程质量标准,有完整的工程技术经济资料和经签署的工程保修书,并具备国家规定的其他竣工条件。
 
《房屋建筑工程质量保修办法》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新建、扩建、改建各类房屋建筑工程(包括装修工程)的质量保修,适用本办法。
 
在正常使用条件下,房屋建筑工程的最低保修期限为:
 
(一)地基基础工程和主体结构工程,为设计文件规定的该工程的合理使用年限;
 
(二)屋面防水工程、有防水要求的卫生间、房间和外墙面的防渗漏为5年;
 
(三)供热与供冷系统,为2个采暖期、供冷期;
 
(四)电气管线、给排水管道、设备安装为2年;
 
(五)装修工程为2年。
 
建筑加固是建筑质量安全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国家财产、个人生命负责的工作。我国从建国开始,尤其改革开放这几十年,大力发展了经济,同时兴建了很多建筑。它们的设计年限有的是100年,有的需要改变使用功能,如今也面临加固改造的命运。
 
提高加固设计水平,创新加固技术,加快科研成果转为规范标准的速度,成为加固产业的当务之急。在实践中,多做工程调查和监测,多做案例研究,对建筑加固的发展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渝ICP备2020012108号-1    公安机关备案号:50010302503560